|
·最新案例!這項研究是如何登上期刊封面的? |
10-15 |
|
·為了養活課題組他被動轉行,卻意外挖到一座“金礦” |
10-14 |
|
·精英高校的回應與博弈 |
10-14 |
|
·郭光燦:四十余載追尋量子之光 |
10-14 |
|
·當一群清華師生去“修廁所” |
10-14 |
|
·“夸父”偏濾器原型部件研制成功 |
10-13 |
|
·“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”發布,呈現四大特點 |
10-13 |
|
·黃琳院士:為機械系統裝上“大腦” |
10-13 |
|
·年過七旬創業成功,退休老教授為何再度“出山” |
10-13 |
|
·《科學》(20251009出版)一周論文導讀 |
10-12 |
|
·一周熱聞回顧(2025年10月12日) |
10-12 |
|
·47歲劍橋女博士與父親陳尸家中,昔日博客記錄鄉愁 |
10-12 |
|
·不只FAST,中國的射電望遠鏡最新成果公布 |
10-12 |
|
·《自然》(20251009出版)一周論文導讀 |
10-11 |
|
·杜江峰獲2025年度扎沃伊斯基獎 |
10-11 |
|
·我國科學家首獲IEEE大規模超導應用持續重大貢獻獎 |
10-11 |
|
·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:“金釘子”“釘”住地球記憶 |
10-11 |
|
·奇葩審稿人拒了她的論文,反手就自己署名發表? |
10-10 |
|
·全球首款!我國單光子探測器實現重大突破 |
10-10 |
|
·用“時間”打破科學邊界|薦書 |
10-10 |
|
·盧佩章:我只是團隊中的一個小兵 |
10-10 |
|
·他因“追星”去哈佛做博后,如今親手驗證偶像70年前提出的理論 |
10-9 |
|
·趙紅衛院士:我國真空技術總體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|
10-9 |
|
·一生鑄艦,向海圖強|潘鏡芙 |
10-8 |
|
·“唯有幫助,才能都被拯救”,我與珍·古道爾的27年師友情 |
10-6 |
|
·李政道與中國博士后制度的四十年 |
10-6 |
|
·為未來備份生命密碼 打造野生生物的“諾亞方舟” |
10-6 |
|
·一周熱聞回顧(2025年10月5日) |
10-5 |
|
·這個新晉諾獎領域,也是論文工廠“重災區” |
10-5 |
|
·《科學》(20251002出版)一周論文導讀 |
10-5 |
|
·《自然》(20251002出版)一周論文導讀 |
10-4 |
|
·何曉波:搞冰川研究,哪能不遇點險 |
10-4 |
|
·假期攻關,他們用飛秒激光“點亮”國產裝備 |
10-4 |
|
·90后新晉PI發表重要研究:“做科研不要糾結于一時得失” |
10-3 |
|
·閆阿儒:科研征途永不消磁 |
10-3 |
|
·我國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成功“落座” |
10-3 |
|
·從仿制殲-5到自主研制殲-10 他把一生獻給祖國的藍天 |
10-3 |
|
·一位意大利語教授,面對AI不慌 |
10-2 |
|
·我國這個探索微觀世界的巨型X光機,今年年底試運行 |
10-1 |
|
·一作博士答辯前兩天,論文被接收!他們9年攻關終收獲 |
10-1 |
|
·翟光明院士:99歲的地心尋寶人 |
10-1 |
|
·中國科學院這家新生的研究所,憑什么能接連出成果? |
9-30 |
|
·席酉民對話王樹國:未來我們的大學應該什么樣 |
9-30 |
|
·逐夢太赫茲“空白” 鑄就“國之重器” |
9-29 |
|
·26歲博士生搭檔60歲師弟,一起發了篇重磅論文 |
9-29 |
|
·一周熱聞回顧(2025年9月28日) |
9-28 |
|
·程鵬飛:“實事求是”是科研的“壓艙石” |
9-28 |
|
·《科學》(20250925出版)一周論文導讀 |
9-28 |
|
·全超導磁體實現35.1特斯拉穩態磁場 |
9-28 |
|
·《自然》(20250925出版)一周論文導讀 |
9-27 |
|
·博士四年級選擇休學,她在探索“100種新生活” |
9-27 |
|
·華人學者首獲醫學影像人工智能領域最高殊榮 |
9-27 |
|
·8年攻關、連遭拒稿,他們終迎高光時刻 |
9-26 |
|
·薦書 |
9-26 |
|
·守護地球生靈的中國經驗 |
9-26 |
|
·蔡希陶:做有用工作,寫“立體文章” |
9-26 |
|
·張濤院士獲2025年度“引文桂冠獎” |
9-25 |
|
·內部數據揭示: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接收率僅為北美同行1/4 |
9-25 |